元宇宙网:如何看待元宇宙的近中远景——对话清华大学教授沈阳

企业元宇宙2年前 (2022)更新 admin
124,223 0
元宇宙网:如何看待元宇宙的近中远景——对话清华大学教授沈阳

2021年以来,元宇宙的热度不断升高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……各种新技术为人们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元宇宙画卷。不过,热闹之外,元宇宙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:什么是元宇宙?元宇宙会带来什么?元宇宙何时能全面落地?带着这些问题,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开展了一场对话

◎记者 罗茂林 于勇

上海证券报:元宇宙发展至今,学界、业界是否就其概念达成了一些共识?

沈阳:微软CEO纳德拉提出过一个概念,叫“无限向内和无限向外”。元宇宙既有虚拟现实(VR)的一面,也有增强现实(AR)的一面。他在2017年出版的一本书里就提到这个概念。

从学术角度考虑,我们团队提出的概念覆盖面更广。我们对已有的概念进行了归纳,提出了“三个三”:三维化的时空互联网、三元化的人机共生生态的体验互联网、Web3.0技术所形成的价值互联网。

总而言之,从微观角度看,元宇宙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空间;从中观角度看,元宇宙既有虚拟现实的一面,也有增强现实的一面;从宏观角度看,元宇宙囊括脑机接口区块链、Web3.0等一系列技术,很有想象空间。

上海证券报:元宇宙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,还是概念炒作?

沈阳:从技术角度看,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发展已经见顶了,有两个明显特征:一是技术发展放缓;二是大众需求放缓。手机平均更换时间持续增长,目前是31个月。这种背景下,纯粹的技术迭代升级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。例如,现在已经有搭载2亿像素摄像头的手机了,像素继续增加价值不大。

我认为,元宇宙相关技术涉及新一轮技术迭代的“临界点”,有不少已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前夜,如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游戏制作引擎眼动追踪等。元宇宙的兴起,为这些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,这种技术迭代是不可逆的。

VR厂商新品发布将进入一年一迭代的节奏。未来苹果Meta、PICO将成为市占率最高的几家龙头,加之手机厂商转型进军该领域,它们将形成每年迭代的周期,这种迭代意味着用户会不断增长,这种趋势也是不可逆的。

上海证券报:从学术角度看,研究元宇宙应如何入手?

沈阳:研究元宇宙和研究其他新兴概念类似,早期研究都是进行技术统计、描述分析,主要是阐述概念包含的内容及兴起的原因。

在完成概念定义提出之后,我们团队就在思考一个问题:如果系统一定大于部分之和,也就是说“1 1>2”,当我们把这么多新技术放到了元宇宙这个概念中,组成一个新系统后,那么它本身一定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。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研究的方向。

当我们用整体和系统的眼光,检视这个由大量新兴技术与迭代技术组成的元宇宙时,我们就会去探究,它的属性究竟是什么?这也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比较新的思考角度。

比如,关于元宇宙,目前国外有人认为它具有“永续性”,就是说我在元宇宙中的数据是永远存在的,他们把这一点看做元宇宙的一个特征。但是在我们看来,永续并不是元宇宙系统的一个根本特征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说我现在进入抖音,我想把我的状态数据存储在这里,但同时我也想把我的一些日常信息放在微信里,这可不可以呢?也可以。微信这些平台早就实现了永续功能,因此永续性就不是元宇宙的一个根本属性。

那么除了围绕属性进行的研究,还有一块很重要的研究就是关于元宇宙的应用场景。什么场景适合去运用元宇宙?我们认为有一部分场景可以完全替代现实,有一些则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社交互动,这也是元宇宙需要研究的地方。

上海证券报:从需求侧来看,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,您认为元宇宙将解决大众需求的哪些核心痛点?

沈阳:元宇宙解决的最核心的痛点就是三维化。因为我们原来互联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二维的。如果是三维的话,显然它会让我们的生产力提升一大截。比如我们开会聊到一个产品,比起纯语言描述,如果我们能立刻有这个产品的全息投影,并且还能实时互动的话,那这个沟通理解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,也降低了我们沟通的成本。

上海证券报:伴随元宇宙走红,今年我们也看到关于Web3.0和区块链等的讨论,其中就涉及一个“去中心化”的问题,“去中心化”对于元宇宙来说重要吗?

沈阳:Web3.0受到关注以来,也让“去中心化”成为它的一个核心底层逻辑。但这涉及一个很关键的问题,“去中心化”是不是人类的根本需求呢?我觉得,“去中心化”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,但是“去中心化”绝不是所有人的需求。

我们现在的互联网结构叫作平台化,比如大家用的微信、微博等等,它们都是平台,也确实满足了大众日常的很多需要。所以说在互联网里,用户既有平台化的需求,也有去中心化的需求。

上海证券报:围绕着元宇宙,今年最火的概念莫过于“虚拟人”和“数字藏品”,您如何看待这两个新兴领域?对于发展元宇宙而言,这两大领域有哪些重要的意义?就目前来看,这两大领域是否有足够刚需的场景?

沈阳:我觉得这两个领域都非常有价值。我们先说虚拟人,虚拟人未来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:一个是虚拟偶像;一个是具有专业知识的顾问型服务角色;还有一个就是生活陪伴。

尤其是第三个发展方向——生活陪伴,这种类似于闺蜜一样还具备情感交流的虚拟人,对于人工智能的要求非常高,我们目前还无法达到。所以就目前来看,市面上主要的虚拟人还是集中在前面两类。

虚拟偶像现在非常地火,很多资本都入场投资。其实就是一群人在后面运营,从打造虚拟人,到培养虚拟人吸引粉丝,再到第三步实现变现。这三个环节都非常关键,如果不能完整地走下来,那么虚拟偶像的模式就无法运转。

至于第二类顾问型服务虚拟人,目前其实用得更多了,包括智能客服、在文旅行业中的智能导游,包括教育行业的智能助教,甚至是可以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专业分身,这些都是目前很好的应用场景。所以总体来看虚拟人肯定是刚需。

而数字藏品,其实在我看来,如果不能进行二次流通的话,它就变成邮票了。所以,目前来看数字藏品这块,政策上还需要一些创新。我的建议是打造一个政策沙盒,在一个小范围内试验看它能否运转起来。因为在Web3.0相关技术中,其实数字藏品对应的NFT(非同质化代币)技术,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。这会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。

上海证券报:从发展路径来看,您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将经历哪些阶段?涉及哪些产业以及核心技术关口?目前元宇宙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?您认为待突破的核心技术是什么?

沈阳:第一个阶段应该叫作伪元宇宙,或者说准元宇宙。其实目前大部分的相关产品都处于这个阶段。在我们看来,如果不带三维化、没有用到VR等技术的话,它就是一个准元宇宙。

第二个阶段,我们把它叫作粗糙的或者微弱的元宇宙。像现在百度做的“希壤”,我们觉得可能就是处于这个阶段。它有了三维化版本,它就是属于粗糙的或者微弱的元宇宙。但是,它不具备元宇宙的主要特征,没有完备的属性,所谓“三个三”,它只具备第一层的三维化。

那么再往下走,等三维化时空构建起来,那就能算得上标准的元宇宙了。

在此基础之上,至少要确保它流畅运转5到10年时间,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更加丰富的感官功能,比如说嗅觉、味觉等等,那这就叫作完备的元宇宙了。这个技术含量就很高了,比如说更丰富的感官功能肯定涉及脑机接口,这么大的数据量肯定也会涉及量子计算等等。这就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的事情了。

上海证券报:如何理解元宇宙的经济增值性?元宇宙产业将如何服务实体经济?

沈阳:目前其实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注意到了这一块,我认为关键还是在“工业元宇宙”的布局上,就是要把它纳入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盘棋中来谈。

工业元宇宙未来会有非常巨大的发展。元宇宙工厂特别适合修建在人到不了的地方。比如矿山沙漠以及各种人迹罕至的地方,工厂只需要很少的工人以及大量的机器,可能我们坐在东海之滨,就能操控一个位于西南地区的工厂。它无人值守,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。

包括我们看到特斯拉今年推出了一款人形机器人,马斯克一直说未来要登陆火星,这么看意图就很明显了:为什么特斯拉要制造人形机器人?就是为了未来能够登陆火星,因为在火星上修建工厂肯定不会是人来完成,需要更多的机器人来完成——这也是对元宇宙的一种理解。

上海证券报:元宇宙产业受到资本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如何看待资本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?

沈阳:要说资本在其中的作用,那肯定非常重要。它可以迅速地把技术研发推进,把产能扩大,把市场空间拓展开来。比如现在Meta推出的VR设备,卖2000多元,其实是有补贴的,它真实价格不止这些。通过补贴,把市场扩大,把用户消费习惯培养起来,把内容生态做起来,所以资本在元宇宙硬件和内容培养方面,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上海证券报:目前来看,您认为发展元宇宙,关键的技术障碍在哪?

沈阳:主要还是硬件设备需要进一步成熟。目前VR已经进入到了一年一迭代的发展趋势了,但是AR现在还没有完成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VR的用户规模在数百万这个体量上,而AR的出货量不到30万。但不要看它规模小,AR其实用途更大,因为它是对真实世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增强。

还有一个软件方面的制约,就是目前大量的系统还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在设计,这个习惯要更改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,这需要互联网大厂入局后才能完全解决。

此外,目前在很多基础层面上我们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,VR的出货量我们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,这个也是不容忽视的。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时间。

 

来源: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tech/internet/2022-11-13/doc-imqqsmrp5956550.shtml

 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